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046号建议的答复 |
||
|
||
燕素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和农田碳汇能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田林网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农业自然灾害,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美化农村环境,增加林业碳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林业等有关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组织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要求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规范、因害设防建设农田防护林。我省抓住这一契机,将农田林网建设内容纳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21〕66号)文件,以省政府名义要求各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建设农田林网。在国家林草局开展国土绿化专题调研工作时,积极反馈我省农田林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尽力争取在国家层面出台更加明确的政策。同时,将《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转达各地,并要求基层相关部门在农田林网建设内容方面做好沟通协调。 二是抓好技术支撑。组织南京林业大学和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开展农田林网课题研究,专家们通过翔实的数据得出结论,苏北沿海无林网农田的水稻倒伏率是有林网保护农田水稻倒伏率的3倍,农田林网可使水稻受灾程度减轻70%左右,整个农田林网内稻麦平均可增产约5%-20%,进一步打消各地对农田林网胁地效应的顾虑。制订印发了《江苏省主要乡土树种名录》《江苏省林业局关于杨树品种优化和树种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杨树农田林网更新改造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适宜树种。结合造林督查、村庄绿化绩效查验等开展农田林网建设调研,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选用优良乡土、珍贵、高碳汇能力树种,针对不同区域做好用材树种、经济林果和景观树种的配置,兼顾农田防护林的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 三是抓好示范带动。遴选泰兴市作为典型,就其探索出的“小网格、窄林带”林网配置模式和农场经营型、集体经营型、分户经营型三种经营模式,在2021年12月召开的全省绿化造林工作推进会上向全省做经验介绍,帮助各地开拓思路。为进一步调动基层开展农田林网建设的积极性,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开展农田林网建设试点工作,制定下发试点项目申报通知,要求窄带加宽、断带补齐,以200元/亩的标准予以补助(按控制面积计算),两年共计安排补助资金近6000万元,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是抓好宣传引导。针对农田林网建设中的一些疑虑和困惑,为进一步开创农田林网建设工作新局面,2022年3月,相关部门邀请新华日报的记者赴溧阳、高淳开展农田林网建设采访调研,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农田林网建设的必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开展农田林网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下一步,我厅与省林业局、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自然资源厅等相关部门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精神,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支持在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的前提下,按照部门职责,积极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工作。一是指导各地开展农田林网建设。科学规划设计,充分利用适宜造林空间,宜多行则多行;统筹农机耕作和病虫害防治的便利性,在符合规程和防护需求的前提下,预留好农机通道、控制合适的网格面积;综合林带胁地影响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窄冠、防护效果好、有经济价值的乔木树种造林。二是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开展省级绿色公路主题性项目创建,推进美丽农村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2025年,力争建成6条绿色高速公路、15条绿色国省干线公路,全省实现乡乡都有美丽农村路。三是开展交通近零碳排放示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碳汇能力建设,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碳汇、固碳作用和能力研究,在公路沿线、枢纽互通区等区域,根据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高碳汇能力绿化植物,形成“乔—灌—草”立体绿化,提高固碳能力和碳汇水平。推进零碳公共交通、零碳港口、零碳服务区等“零碳示范区”建设,逐步实现重点领域和区域温室气体“零排放”。四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将以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为契机,督促各地集聚资源要素,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有效发挥林水路综合效应,助力提升农田碳汇能力。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 |